另外一端看北京:去年十一长假之后,北京这种高端的代表出现其住房市场的交易放量,随之一些中介机构开始抬价。
克林顿的财长鲁宾曾这样告诫克林顿:总统先生,股市涨成这样,你千万别出去邀功说是自己的功劳。证监会原常务副主席李剑阁最近指出,最近市场上有一些公司在合并之前走漏消息,存在大量的内幕交易,但是我并没看到对这些内幕交易有任何的查处,我很失望。

观察中国股市的历史,以往政府救市的手段主要是:《人民日报》社论、降低印花税、停止新股发行。因此,政府救市,不论出发点如何,都可能制造新的噪音,破坏市场规律,令投资者无所适从。如不及时加以澄清,后果是十分危险的。问题是,出手时的点位并非抄底的好时机,这些资金将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。笔者认为,当前的中国股市与上述危机可比性不大。
股市前期大涨1~2倍,现在为什么就不能大跌30%?到6月中旬A股估值已经严重偏高——A股平均市盈率32倍、不含银行则高达57倍,中小企业板85倍、创业板150倍。第四,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。第一个模型是利用中国从1952年至1983年的经济数据,来估计两个方程。
目的是研究这两个变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。这个模型是我在1980年代初期研究的结果。第二个模型是在第一个模型的基础建立。第三方程解释总投资,是根据第一模型的理论,再加上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量可能对投资的影响。
本文介绍了作者研究中国经济的一部分。同样的,在第二个模型,GDP、总消费、总投资、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是有互相的影响。

发现GDP对货币供应有正面的影响。投资便是由GDP的增加来决定。一是分析和了解一个经济的运作。本文介绍两个简单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给读者参考。
既能作预测,我们便可假定采用某种经济政策,再用模型来预测政策的效果。这样便可以用经济模型来衡量政策的好坏。研究的结果发现政府支出对总消费可能有正面的影响。第二方程解释总消费,是根据第一模型的理论,再添上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量可能对消费的影响。
近年来我再用直到2006年和2009年新的数据,把这个模型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的Economic Letters 经济学期刊出版。因此政府支出可以用来增加总消费。

第三部分是不用模型解释的净出口(出口减去进口)。解释总消费的方程有两个变数,一是GDP,二是去年的总消费。
计量经济学家用统计数据来估计模型的参数。另一个是解释总积累或总投资。一般来说,讨论经济变数的互相影响是一个经济学基本的方法。根据需求函数的理论,当价格增加,消费量会减小。进入 邹至庄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中国经济 。根据供给函数的理论,当价格增加,供应量会增加。
模型增加了两个政策变数,即政府支出和货币供应量,分别代表中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。读者或会问上述的模型是根据西方的经济理论建立的,可能不会适用于中国的经济。
第四方程解释政府支出。还可以用模型来作预测。
要解释投资,我们先考虑资本的决定。当时中国实行配给必需品的政策,控制了粮食与棉布等的消费量。
我们要研究各变数的互相关系。这种经济变量的关系,在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时代也是适用的。但是当居民不能多购买必需品时他们会用收入购买别的消费品。但是它可能影响总消费。
货币供应与消费有负面的关系, 因为当居民增加消费时会把他们的货币用了。总消费与总收入的关系和别国居民的还是一样。
建立了第二个模型以后,我们能够多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运作。假定资本与总生产GDP成正比。
研究的结果发现货币供应对投资有正面的影响。第一方程用定义解释GDP,与第一模型的相同。
在下面我要讨论这五个变数的互相关系,涉及内容是属于专业牲的。我的回答是:第一,中国居民的总消费行为在计划经济时代和他国居民的行为是一样的。1985年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经济学期刊出版从商业模式角度,孙博士表示:没有传统的企业,只有传统的模式。
从科技角度看,当前有三大趋势:第一,移动互联网正在改造全社会;第二,机器人必将全面进入人类社会;第三,以智能汽车、智能家居为代表的生活智能化必将全面改变人类生活。股市,是一个严肃的投资场所。
孙建波博士明确指出,牛市已经处于下半场,建议采取谨慎策略。如果某个方向,连续多年都被认为是社会的必然方向,每一年都得到资本的青睐。
2、股票玩的不是情怀,而是希望 6月12日,银河证券官方微信刊发了对孙建波博士的采访稿《带着希望去炒股》。互联网+确实改变了企业的思维,但加了互联网之后,股价翻了数倍,业绩的兑现,却需要数年时间。